6月26日早上6点多,献县乐寿镇中学体育场内,55岁的赵书河和跑友们刚刚跑完步。
做完拉伸运动后,他和跑友们没有回家,而是拿出从家带来的笤帚、簸箕,捡拾起附近的垃圾。
“这已经成了大家的习惯。”赵书河说,有的时候,他们也不带笤帚,就用手捡一下。

偶然的“捡跑”
跑团的人跑完步后捡垃圾,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2015年,献县县城里喜欢跑步的人不少。大家跑步的时候经常碰面,慢慢都熟悉起来了。赵书河也是其中的一位跑友。
在大家的建议下,献县跑团也在这一年正式成立。
当时,跑团一共有百十口人,赵书河是跑团的负责人之一。
大家在跑步的时候,都喜欢用跑步软件记录步数、里程。
2019年的一天,赵书河在跑步软件上看到了一个活动。“这个活动就是倡导人们在跑步过程中捡拾路上的垃圾。”赵书河说,当时他就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
“跑步本来就是个很健康的事儿,如果在跑步过程中,能将路上的垃圾捡拾起来,那就是件更健康、环保的事儿。”赵书河说,于是他将这个活动的信息发给了跑友们。
“大家看到后,也觉得这个活动特别好。”赵书河说,他当时就有了在献县跑团里开展“捡跑”活动的想法。
让赵书河没想到的是,很多跑友的想法和他是一致的。
“我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当时就有几十人报名。”赵书河说。
于是,2019年夏天的一个早上,在献县的公园和体育场内,出现了几十个跑完步后,弯腰在地上捡垃圾的人。
异样的声音
赵书河说,虽然活动是他发起的,但真到捡垃圾时,他多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平时咱有垃圾可能就随手扔到垃圾桶里了。”赵书河说,可要说真的从地上捡拾周边的垃圾,这事儿他还是第一次干。
“我们跑完步、做完拉伸后就到了早上6点多,那时候无论是公园还是体育场,人都会多起来。”赵书河说,“看着我们在那猫着腰或者蹲着,总有人过来问我们在干什么?”
当他们告诉对方在捡垃圾时,什么样的声音都有。
“有人以为我们捡垃圾是为了卖钱,还有人说我们没事找事干。”赵书河说,有的人甚至说话挺难听。
“他们说,县城里有环卫工,我们这种行为属于多此一举。”赵书河说,听到这种声音后,他没有太在意。跑友们的心态也都特别好。
“环卫工虽然是城市的美容师,但是我们作为生活在这座小城的人,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这座小城的美化尽一点绵薄之力不是也挺好嘛。”赵书河说,当听到跑友们这么说时,他瞬间感觉没有任何压力了。
也就是从第一次“捡跑”活动之后,大家做这件事儿的劲头儿越来越足了。
“我们早上起得比较早,看见的垃圾可能都是前一天晚上逛公园或者在体育场玩到很晚的人们丢下的。”赵书河说,也有一些垃圾是藏在角落里的,单靠一两个环卫工可能并不能完全发现。
“我们人多力量大,当我们把矿泉水瓶子、小零食袋子扔到垃圾桶后,成就感满满的。”赵书河说,当看着早上来的时候还有垃圾的路上,经过他们的双手变得干净整洁时,大家都觉得自己做了件有意义的事儿。
随着他们做这件事的次数越来越多,异样的声音消失了,他们初捡垃圾时的那种不好意思的感觉也没有了。

更多人加入
“其实,我们这些人都有工作,都是利用早上一点时间捡垃圾。”赵书河说,他们捡到的垃圾数量并没有特别多。
“我们的初衷是想传播一种环保的意识。”赵书河说。
他曾经见过,一对年轻的情侣坐在公园的椅子上,随手将冰糕棍扔在地上,其实垃圾桶就在离他们几米远的位置。
他也见过,一位带着孩子的妈妈在公园玩完准备回家时,将坐在屁股下的纸巾扔在了垃圾桶外。
“其实,她只要稍微再扔一下,垃圾就进垃圾桶里了。”赵书河说,这一幕幕看得他心里很不舒服。
“虽然社会在进步,但有些人的环保意识还比较低,还有的人可能有环保意识,但在行为上还稍微差一点点。”赵书河说,他们想做的就是通过他们的行为,引导更多人树立环保意识,一起爱护环境。
也确实像赵书河和跑团跑友们希望的那样,慢慢地,他们看到了变化。
“我们在地上捡垃圾往垃圾桶扔的时候,一个20岁左右的男孩儿把原本放在地上的矿泉水瓶重新拿起来,走到垃圾桶旁扔了进去。”赵书河说,也有人遛弯结束后,过来跟他们打招呼,“我也跟你们捡垃圾,省得环卫工那么辛苦了”。
看着这样的行为,听着这样的话,赵书河觉得,他们的坚持有了效果。
为了将这种环保意识传递下去,这6年时间里,赵书河他们不仅在跑完步后捡垃圾,还成了当地各种大型活动上最常见的身影。
“比如县里举办长跑活动,有些人会在跑步过程中将喝完水的矿泉水瓶和擦汗的湿巾随手一扔。”赵书河说,他们就会在沿途将这些垃圾捡起来都扔进垃圾桶。
“反正只要在大型活动中有我们的身影,活动结束后基本在地上看不到垃圾。”赵书河笑着说。
也是因为这份环保意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跑团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捡跑”活动中。
“捡跑”成了习惯
68岁的张立臣也是跑团中的一名老成员。
虽然年纪比较大,但这些年,跑团的“捡跑”活动,他基本没有落下过。“我就是觉得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做这件事很有意义。”张立臣说。
不仅老成员在坚持,跑团也经常有新成员加入。
跑团成员章娜和8岁的儿子经常一起来跑步,也会一起捡垃圾。
“刚开始,儿子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捡垃圾。”章娜说,当她跟孩子说他们这么做的意义后,孩子一到假期就嚷嚷着要来跑步捡垃圾。
赵书河的外孙子、外孙女在假期也经常会跟赵书河来跑步、捡垃圾。
“我不知道这些孩子现在能理解多少,但我们相信,随着耳濡目染,孩子们心中肯定有环保的种子正在发芽。”赵书河说。
今年春天,一场极端的大风后,赵书河和跑友们跑步的体育场有树枝被刮断,也有树叶被吹到了坑洼角落处。
大风过后第二天早上,跑团的成员就拿着笤帚、簸箕来到了体育场。
跑步结束后,几十个人拿着笤帚、簸箕开始清理起垃圾。
“因为人多,十分钟左右,体育场上的垃圾就被清理干净了。”赵书河说,这就是人多力量大。
如今,跑团里已经有3000多名成员,每天出来跑步的有400多人,每个人都养成了“捡跑”的习惯。
赵书河说,他已经记不清这6年时间里,他们进行了多少次“捡跑”活动,他们也没计算过到底捡了多少垃圾。
他只想着和大家一起把“捡跑”这件事儿做下去,将环保意识传播出去,让越来越多的人都能做到身边垃圾随手捡起。
“让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让我们的小城越来越美丽。”赵书河说,这就是他们做这件事的意义。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 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