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气温高、湿度大,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别提示,当下正值食源性疾病高发时节。在众多食源性致病菌中,需格外警惕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它可能藏身于多种日常食物中,给健康带来威胁。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是指一类能导致肠道内感染、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于人和温血动物的肠道内。虽然大部分无害,但其中一部分能引起人类腹泻,这类菌株即被称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目前世界公认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主要有5种:
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肠粘附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其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为人兽共患病菌,毒力强,少数菌株即可致病。老人和儿童最易被它感染,且感染后往往症状较重,婴幼儿多表现为2周以上的持续性腹泻。
除引发腹部剧烈痉挛性痛和腹泻外,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还可能进一步导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常污染肉蛋奶制品、水果和饮料等,工厂、学校的集体食堂是其高发场所,冷荤凉菜往往是其藏身之处。
如何预防感染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是预防食源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
1.保持清洁:勤洗手,保持食品加工用具清洁。
2.生熟分开:生熟食物及其加工用具等要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3.烧熟煮透:食物要彻底煮熟,尤其是禽肉蛋和海产品,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汤、煲等食物确保达到70℃以上。
4.安全温度保存食物: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得超过2小时,需及时置于4℃以下冷藏。冰箱中贮存的食物不宜过满,也不宜过久存放。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使用洁净的水,挑选新鲜或者经过安全加工的食物。
新闻大连(微信号:dltv8811)编辑制作
资料:辽宁日报·辽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