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大咖齐聚!继2016年后这场年会重返沈阳

8月26日,沈阳市政府召开“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沈阳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郭正学介绍,8月29日—31日,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沈阳召开。今年恰逢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十年再次召开,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新阶段,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以下简称年会)继2016年后重返沈阳。年会是规划建设领域的全国性学术交流会议,是沈阳向全国展示城市十年转型实践成果的宝贵契机。

郭正学介绍,年会邀请了住建部、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协等相关部委、全国副省级及省会城市行业主管部门、辽宁省及各市行业主管部门领导莅临指导。会上,多位院士、知名专家作精彩报告,将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所高校、千余家机构的4000余名代表参会。特别设置“面向国际化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沈阳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建设”主题论坛,邀请专家为沈阳发展精准把脉。

沈阳市委、市政府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牵头成立市级工作专班,统筹城建、公安、交通、文旅、卫健、消防、应急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做优服务保障。同时,精心筛选了古城复兴、锈带再生、红色记忆、凤舞九天、社区更新、街路更新、百年回响、生态文明等8条调研线路,诚邀参会的专家、学者们多走走、多看看、多交流,实地感受沈阳的发展和变化,也为沈阳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今年创新开展了“我拍沈阳”活动,为规划年会增添即时互动、全民参与元素。

郭正学介绍,沈阳十年来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规划引领空间重塑,构建发展新格局。构建“北美南秀、东山西水、一核九点、一带五轴”全域开发保护格局,科学构建“3+4+N”国土空间安全控制线体系,夯实绿色转型发展的空间基础。完善“一屏一带,两山七水多廊”生态系统结构,完善北方平原型城市生态网络框架,筑牢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做活浑河轴线,深耕王家湾、和平湾、西峡湾“一河三湾”新经济发展空间,打造谋划国际冰雪赛事的核心承载区。赓续历史文脉,编制和实施总体城市设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塑造具有北国特点“大气、舒展、浑厚”气质的美丽国土风貌,营造展现“文韵盛京、绿水屏山、城塔形胜、活力家园”的城市空间特色。

产业赋能城市更新,点燃振兴新引擎。沈阳作为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和城市更新行动城市,秉持“高品质、精益心”,持续实施“社会民生保障、产业经济振兴、人文魅力彰显、绿色生态优化、韧性智慧支撑”城市更新五大行动,统筹推进核心发展板块建设,支撑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完善升级。

宜居韧性智慧并进,交出暖心新答卷。沈阳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努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十四五”期间,累计改造1723个老旧小区和20个完整社区试点建设,惠及群众77.6万户。统筹各类老旧管线改造计划,更新老旧管网5381公里。建成口袋公园3070座,构建千园滨水、千园绕城、千园融城的北方特色景观格局。补齐“15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短板,推进社区食堂、城市书屋设施建设,打造四大民生品牌。沈阳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构建“源头减排、管渠提标、排涝除险”的城市排水防涝保障体系,深化海绵示范城市建设,筑牢防御极端天气的安全屏障。建立健全城镇房屋定期体检、养老金、安全保险三项制度,形成房屋安全问题发现、隐患消除、资金保障的城镇房屋安全管理新机制,确保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状态可管可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居住安全。完成25562公里燃气、排水、供水、供热管网和600座桥梁普查,科学布设292万台(套)智能远传报警设备,推进对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运行全面感知、监测分析、预警上报,推动城市治理由“被动应急”向“主动防控”跃迁。深化基层治理,开展智慧社区建设。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于海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