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纸条上的“喜欢”:北师大20位“青春讲师”,在刘川中学写就双向成长的夏天!

七月的阳光把黄土高原晒得滚烫,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育梦刘川实践队的20名年轻人,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美好憧憬,走进靖远县刘川中学,开展暑期教育实践活动。这场暑期实践,用青春作锄,在刘川镇的乡土间写下滚烫的青春注脚。

抵达学校后,实践团队迅速投入到紧张而充实的工作中。队员们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精心备课,力求将每一堂课都讲得生动有趣、富有成效。在课堂上,他们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除了日常的学科教学,实践团队还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为学生们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兴趣课程和特色活动。

【靖远县刘川中学八年级学生 贾存政】北京师范大学老师们的到来,带给我们的不仅有先进的教学方式,还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先进的思想。他们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活跃,也为我们这里的学子种下一颗教学的梦想。

【靖远县刘川中学八年级学生 李桐欣】他们青春洋溢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色彩。在生活中,他们像哥哥姐姐一样照顾着我们,也为我们讲述外面的世界,让我们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在教学之外,实践队员们也在朴素的乡村日常中,深深触摸到了生活最本真的温度。初来乍到,首先是环境上的陌生,这里和大学里的生活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每个支教成员都来自不同的地方,要克服饮食上的不习惯。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传递知识的决心和热情,对于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来说,这段经历也将成为他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不断前行。

【北京师范大学育梦刘川实践队队长 王尊】我们带队老师经常跟我们讲,艰苦的最珍贵。所有队员来这儿经常想一个问题,来这十几天的意义是什么?这里的学生都特别的尊重老师,他们的学习热情也特别高。其实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也亲身经历着。在这儿的实践时间已经过半,我们其实已经想明白了,来这里的意义就是在这些学生的心里面,播种下一颗坚韧的、能够不断向上成长的种子。

【北京师范大学育梦刘川实践队队员 蔡皓宇】教学工作开展的第一天,我就主动承担了5节课的教学任务。我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还给每个学生发放了小礼物,希望这些点滴能够成为激励他们前行的不竭动力。当看到孩子们用小纸条写下‘老师,我们喜欢您’时,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所谓师者,不过是用一段青春,点亮另一段青春;用一颗星火,引燃一片星空。教育实践活动虽然短暂,但却在刘川中学师生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实践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为靖远县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靖远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