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大:制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相关专项立法计划促进发展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侯梦菲 高焓 黎秋玲

7月11日,一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摆在了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专场)参会人员的面前。这份报告由专题调研组历时3个多月、深入调研30余家企业,并先后征求了21个地级以上市、30多个单位、23个省基层立法联系点、50余名专家学者意见而成。

报告深入分析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优势,系统梳理卡点堵点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建议制定省市协同推进的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立法计划,构建“1+N+X”法治保障体系,并监督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领域相关制度政策落地和完善。

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

现场,广东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王波介绍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调研情况。“调研中,各方面对我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王波介绍,调研发现,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具有产业规模全国领先、产业链竞争力突出、技术攻关成果丰硕、应用赋能成效明显、区域优势潜力巨大等优势。

数据显示,广东是人工智能产业大省,2024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同比增长约25%,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机器人相关产品出口457.4亿元,增长19.6%;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992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4.68万台,同比增长31.2%,占全国总产量的44%,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当然,调研也听取了各方面反映的最为迫切解决的问题,比如:关键技术基础支撑有待加强;场景应用充分赋能有待挖掘;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化有待协力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人才和资金支持有待持续加力;法治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调研中,各方面认为需要全社会协同发力,注重强化政府职能和发挥人大作用,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强化政府职能,推动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方面,要综合运用各类政策措施,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推动打造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如:加强芯片等核心技术攻坚,牵头编制产业规划,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力度。同时,建立人工智能供需对接平台,加快建设省级和行业细分领域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等。

监督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领域相关制度政策落地和完善

目前,国家层面没有针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出台综合性法律、行政法规,广东省层面也尚未开展综合性的专门立法。对此,王波表示,建议制定省市协同推进的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立法计划,构建“1+N+X”法治保障体系,即:1,推动制定一部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并将机器人产业纳入该条例进行综合考量;N,针对数据要素保障、深化场景应用、强化行业赋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等方面,构建包含N项专项法规的矩阵;X,鼓励各地立足自身产业特色与实际需求开展立法探索,指导和支持地市结合区域产业开展X项特色立法。

同时,监督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领域相关制度政策落地和完善。一方面,持续提升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落地效能。重点监督《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及其他关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行动、实施方案和计划的实施情况,确保各项任务分工扎实推进。另一方面,持续强化政策供给力度。推动加强顶层设计,编制省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五五”规划。细化完善技术攻关、产业培育等多方面的具体政策。推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标准体系,尽快制定人工智能统计分类地方标准,加强统计调查和监测分析。

编辑:邬嘉宏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