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授予202个城市(区)全国文明城市(区)称号。其中,保山市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还有8个乡镇、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5个单位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2户家庭被授予全国文明家庭,3所学校入选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充分展示了保山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这份荣誉凝聚着全市240万人民的汗水与智慧,是保山多年来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生动写照。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一个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这是四年来保山苦干实干、全力以赴、奋起直追的辉煌战果!
自2021年以来,保山市大力传承、弘扬和践行杨善洲精神,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委、市政府围绕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精细管理水平,着力改善城市环境,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切实回应和重大举措予以开展。
“这份荣誉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上下的心血,我们要倍加珍惜,继续助力文明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保山市委宣传部文明创建科科长胡炳雄表示,我们要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等方面的作用,把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动起来、组织起来,积极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亲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历程,内心充满感慨与自豪。这场‘文明接力赛’,不仅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更让文明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位市民心中。”隆阳区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股负责人张如旭感慨道。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文明实践传递出爱与暖,从城镇到乡村,从单位到家庭,保山大地上,文明新风徐徐吹来。“我们将持续推进隆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拓展文明实践服务范围,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张如旭说。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榜样的力量春风化雨、沁润人心。“在杨善洲精神发源地的施甸县,杨善洲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着新时代青少年的成长之路。从杨善洲老书记到航天员桂海潮,这些先进典型为人民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施甸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文明办主任李加位表示,抓好思想引领,育好时代新风,培育时代新人,引导全社会学习践行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生动局面,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保山市成功创建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市上下同心协力的成果,创建文明城市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让‘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李加位说。
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者、参与者、受益者,腾冲市社科联副主席马继虹见证了市容市貌的升级,见证了一座城市治理能力、市民精神风貌的全面升华。“未来,我们将以创建成功为新起点,持续巩固成果,让文明成为保山最温暖、最持久的城市底色,为市民创造更宜居、更美好的生活环境。”马继虹表示。
文明城市创建没有捷径,靠的是党员干部群众一点一滴的实干。“保山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体市民多年努力的成果,作为基层参与者,我倍感振奋又深受启发。发动群众清理卫生死角,党员干部带头做文明劝导,社区志愿者风雨无阻参与服务,都是文明城市最生动的注脚。我们将持续擦亮文明实践名片,创新治理载体,巩固提升创建成效,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文明让生活更美好’,让文明建设工作焕发新时代光彩。”龙陵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文明办主任余龙贞说。
“保山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昌宁县广大干部群众欢欣鼓舞!我们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下一步,我们将总结创建经验,深入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让文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昌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文明办主任李晓涛表示。
新时代的理论宣讲,只有立足群众需要,才能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和顺镇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悉心指导,更离不开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将依托‘艾讲理论·理响和顺’理论宣讲品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建设好信仰坚定的和顺、平安美丽的和顺、文明幸福的和顺,推动文明建设见行见效。”腾冲市和顺镇党委书记彭海邦说。
“保山市成功创成全国文明城市,这份荣誉的取得体现了保山市域社会治理效能与市民文明素养的双提升。保山市气象局获得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我们将发挥好全国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巩固提升文明成果,全方位传播文明新风尚、展现文明新形象,助力文明城市建设。”保山市气象局办公室主任蔡文霖表示。
在获悉龙陵县镇安镇镇北村获得第七届全国文明村殊荣后,该镇党委政府与村“两委”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宜居宜业”目标,走出一条“绿色乡村”发展之路。以“全国文明村”为动力,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深化文明实践和传承本土文化,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让镇北老百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一个榜样家庭,凝聚万千力量。“父母坚持以德立家,我也从小耳濡目染、深受熏陶。作为共产党员和家长,就应该带头,晚辈们看到老一辈在做公益时,他们也会力所能及的做公益。”谈及获得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的感受时董国富说。董国富的家庭用实际行动为无数家庭构筑起了幸福梦,也诠释了家庭美德的实际内涵,彰显了一位普通党员干部崇高真挚的家风家训,弘扬了共产党人的家庭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起了身边的标杆。
“文明校园建设不止于环境的美化焕新,更是以文化浸润心灵、以实践锤炼品格的育人工程。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这份荣誉既是对学校的肯定与激励,更是一份需勇担在肩的沉甸甸责任。”保山市第二示范小学校长张杨生表示,保山市第二示范小学将以这份殊荣为新起点,让文明之光成为照亮学子精神世界的灯塔,在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征程中奋力谱写新篇章。
保山作为云南小粒咖啡的重要产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一步擦亮了城市的文化名片。“文明城市的称号不仅提升了保山的知名度,也为本土咖啡品牌注入了‘文化+品质’的双重内涵。”保山高晟咖啡总经理高洁说。
今日保山,文明之花绚丽绽放,美好生活触手可及,一幅幅以文明为元素和符号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文明建设,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赶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民生改善的浓浓暖意,幸福指数的步步提升,就是保山市最贴心、最实在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