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租赁条例》9月15日起施行 海峡导报“律师来了”详解“租房10问”

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7月2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文 杨希/漫画) 《住房租赁条例》将于9月15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的行政法规,旨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稳定租赁关系,促进市场高质量发展,推动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建立。

这部条例有哪些亮点?条例实施前后有哪些区别?将会如何影响房东和租客的权益?房东有哪些最易踩雷点?发生纠纷怎么解决?

近日,导报记者带着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采访了厦门的房东和租客,并邀请本报“律师来了”团队为读者解疑释惑,详解维权“租房10问”。

1问:出租房屋需要强制备案吗?

前后对比:此前备案多为自愿,且流程繁琐;新规明确备案义务,线上办理更便捷,还赋予承租人备案权,强化了对租赁关系的法律保护。

福建典格律师事务所林毅彬律师表示,出租人需做好三项核心事项:一是向承租人出示身份证明、房屋权属证明等合法出租材料,配合查询房屋信息;二是核验承租人身份证明;三是在签约后3个工作日内通过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备案,若出租人未备案,承租人可自行备案,且备案全程免费。

房东王先生坦言:“以前觉得签了合同就行,现在看来得赶紧线上备案了。”租客李女士则觉得备案能更安心:“万一房东一房多租,备案记录就是最好的凭证。”

2问:出租人和承租人有哪些新的权利义务?

前后对比:此前权责多依赖合同约定,易生纠纷;新规以法律形式明确双方权责,如出租人进入房屋需提前通知、押金扣减有明确边界,减少了模糊地带。

福建黎安律师事务所主任林黎晖律师梳理了双方的权责变化。出租人需保证房屋符合建筑、消防标准,不得出租非居住空间,实名签约并备案,不得擅自进入租赁住房,规范押金收取与退还,解除合同需留合理腾退时间。承租人则要配合身份核验,合理使用房屋,不擅自改结构,遵守物业规约。

租客小张最关注押金问题,他说:“之前退租时房东总以各种理由扣押金,新规明确了扣减情形,心里更有底了。”

3问:住房租赁企业如何规范?

前后对比:以往部分住房租赁企业无资质经营、资金管理混乱;新规从资质、信息备案、资金监管多维度规范,尤其监管账户堵住了“资金池”风险漏洞。

林黎晖律师指出,住房租赁企业需具备相应资质,领证后30日内向房产部门报备开业信息,发布房源信息要真实一致,建立租赁档案,从事转租经营的必须设立资金监管账户,租金押金通过该账户收付。

厦门某住房租赁企业负责人表示,已按新规调整流程,“监管账户虽然增加了财务成本,但能让租客更信任我们,长期来看是好事”。租客小林曾遭遇过企业拖延退押金,“有了监管账户,资金安全更有保障,不怕企业卷款跑路了”。

4问:中介机构有哪些约束?

前后对比:此前中介乱象频发,如虚假房源、代收资金挪用;新规明确各环节义务,加大处罚力度,倒逼中介规范经营。

林毅彬律师介绍,经纪机构需备案从业人员,不得让其同时在多机构任职;发布房源前要核验信息、实地看房,禁止为违规住房提供服务,不得代收租金押金,要明码标价并协助办理合同备案。

北京观韬中茂(厦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炜律师说,新规明确规定:住房租赁经纪机构(房产中介)禁止为违规房源提供居间,严禁代收租金、押金。中介需建立房源合规审查清单,否则面临最高10万元罚款。“以前中介为了成交,对隔断房、非居住空间出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新规让他们不敢再这么做了。”租客小吴说。

某中介门店店长说,该店已组织员工学习新规,“合规是底线,不然可能面临2万到10万元罚款”。

5问:押金退还问题如何解决?

前后对比:此前租赁纠纷大部分是押金纠纷,多因约定不清;新规从收取、保管到返还全流程规范,尤其是监管账户的引入,大幅降低了押金风险。

许炜律师指出,新规将押金规则法定化。自然人出租人需在合同中明确押金数额、返还时间及扣减情形,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住房租赁企业的押金需通过监管账户收付;经纪机构禁止代收押金,违者将被重罚。

租客小陈说:“朋友之前被经纪机构代收的押金坑过,新规禁止这种行为,能少走很多弯路。”

6问:租客擅自改结构,房东如何维权?

前后对比:此前维权依赖合同,举证难、执行难;新规明确侵权行为的处理途径,赋予房东更清晰的维权依据。

林黎晖律师指出,若租客擅自改结构做直播间等,房东可要求停止行为、恢复原状,拒不改正的可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协商不成可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解决。

例如,房东刘先生曾遭遇二房东打隔断分租,“以前只能私下协商,现在有法规撑腰,维权更有底气了”。租客小黄表示会更注意房屋使用规范,“毕竟违约成本提高了,不敢随便改动”。

7问:房屋维修责任,谁来承担?

前后对比:此前维修责任约定模糊易起纠纷;新规明确出租人对房屋安全的保障义务,非人为损坏由房东担责。

林黎晖律师说,非人为损坏的维修责任由出租人承担,承租人先行维修的可追偿或折抵房租。

房东郑女士觉得责任更明确了,“以前租客总把维修责任推给我,现在按规定来,省得争论”。租客小周曾因漏水和房东扯皮,“新规让责任划分更清楚,不用再为维修费纠结”。

8问:出租人最易踩雷的行为有哪些?

前后对比:此前违规成本低,部分房东心存侥幸;新规明确各类违规行为的处罚,如非居住空间出租最高罚1万元,信用惩戒全覆盖,倒逼房东合规。

林黎晖律师提醒,出租人需警惕七大雷区:出租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房屋、未备案、漏验租客身份、擅自进入房屋、违规扣押金、暴力逼退租客、未报告违法犯罪行为。《条例》规定,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地下储藏室、车库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

房东吴先生表示,会格外注意非居住空间出租,“以前把非居住空间隔成房间租出去,现在知道这可能被罚1万元,赶紧整改”。

9问:如何防止“二房东卷款跑路 ”?

前后对比:此前“二房东”挪用租金押金频发;新规通过监管账户将资金与企业自有资金隔离,从源头遏制卷款跑路风险。

林毅彬律师表示,新规要求转租超5套的自然人按企业标准设立监管账户,住房租赁企业转租需通过监管账户收付资金,实现 “资金流隔离”。曾被“二房东”骗租的租客小郑觉得很实用,“资金进监管账户,二房东想卷款都难”。从事转租业务的张先生已着手办理监管账户,“虽然麻烦点,但能赢得租客信任,长远看划算”。

10问:发生租赁纠纷该如何解决?

前后对比:此前纠纷解决途径单一,耗时长;新规整合多种解决方式,为当事人提供更灵活的选择,降低维权成本。

许炜律师介绍,纠纷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解决,新规构建了多元化化解体系。

房东和租客均表示,多渠道的解决途径能节省时间和精力。“以前闹到法院费时费力,现在可以先找调解机构,效率更高。”房东李先生说。

*******************************************************

【台海网报料渠道】

邮箱:taihainet@163.com

报料、登报、维权、内容合作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