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齐然然、张曼曼、李琦、汤乐双)近日,位于欧庙镇孟湾村的二期项目生产线设备已陆续进场,预计于 7 月 15 日正式投产,满产后年产值将突破 1 亿元。
千亩堰预制菜二期项目聚焦智能制造和生产线升级,仅80余套自动化设备就投入1400余万元。同时,配套建有容量达1000吨的现代化冻库。投产后,日加工水产品能力将从原来的4吨左右强势跃升至13吨。
“从一条活鱼分拣、精细部位分解到风味腌制,再到流向市场,最短2小时,最长不超过60个小时。”千亩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建平表示,二期项目采用智能化生产体系,活鱼自进入生产线起,便开启一场“极速鲜旅”。尤其是锁鲜工序,新建的液氮速冻隧道线会以零下106℃的超低温,在短短数秒内就将食材鲜味牢牢封存。

目前,欧庙镇千亩堰预制菜基地自有品牌“襄鱼客”已完成注册,并构建起了明晰的车间生产分工体系。一期传承传统工艺精髓,不仅保留风干、脱水、腌制、油炸等经典加工方式,还创新拓展卤味产品线,以独特风味塑造差异化竞争力。二期则精准锚定“生鲜”领域,形成鱼头、鱼腩、鱼籽等9大细分品类,连鱼鳔等副产品都能实现精细化开发,真正做到对原料的“吃干榨净”,极大提升了水产品附加值与资源利用率。
“千亩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虽年产鲜鱼超300万条,却仅能满足预制菜生产车间30%的原料需求,余下70%的庞大缺口,则由襄阳本地养殖户共同填补。”袁建平表示,盘活了周边30多家零散养殖资源,将分散养殖户纳入标准化供应链体系,带动形成了一条年产值超亿的产业链,才能真正实现了“小鲜鱼”撬动“大产业”的共赢发展。
作为襄城区都市农业发展的标杆项目,千亩堰预制菜项目通过智能制造升级与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双轮驱动”,推动水产养殖从“田间池塘”到“现代工厂”的华丽转身,实现向现代化都市农业的蝶变跃升。